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顾清明 1460 — 15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0—1528 【介绍】: 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
弘治六年进士
编修,进侍读
平生以名节自励。
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即绝不与通。
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
诛,累迁礼部右侍郎
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
嘉靖初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
工书,笔致劲。
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顾清(1460-1528)字士廉江南华亭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新婉丽,天趣盎然。
著有《东江家藏集》《松江府志》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士廉松江华亭人
弘治癸丑进士,改庶吉士编修累官南礼部侍郎进本部尚书致仕谥文僖有东江集
字士廉松江华亭人
弘治癸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侍读,以忤刘瑾,降编修,改南兵部员外
诛,复故官,擢侍读学士,历少詹事,进礼部侍郎,罢归。
起南礼部侍郎,引疾,进本部尚书致仕。
卒谥文僖
有《东江家藏集》四十二卷。
(《四库总目》:顾清东江家藏集》皆晚年所自编,故体例精审。
其诗新婉丽,天趣盎然;文简炼醇雅,自娴法律。
当时何、李崛兴,文体将变,所著波澜气焰雎未能极俶奇伟丽之观,要不谓之正声不可也。
茶陵一派中,亦挺然翘楚矣!
列朝诗集》:文僖新婉丽,深得长沙衣钵。
正、嘉之际,独存正始之音。
今人以其不为何、李辈所推,不复过而问焉,斯所谓耳食者也。
静志居诗话》:东江诗决西涯,观其险韵再四叠用,足见能事。
当日诸公受长沙衣钵,或推方石,或称二泉,或首熊峰,以鄙见衡之,要皆不敌也。
田按:东江虽法西涯,实导源东坡
古歌喷薄郁盘,可与匏庵抗席。
弇州辈评诗,于附和何、李者,自郐以下亦刺刺不休,而东江曾不齿及,宜来牧斋之指摘也。)
维基
顾清(1460年—1528年)字士廉号东江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属上海市松江区)人。
弘治五年(1492年)应天乡试第一。
弘治六年(1493年)联捷癸丑科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改翰林院庶吉士八年十月编修
十六年三月以《大明会典》成,升侍读
正德二年(1507年)七月左谕德傅圭主考应天府乡试。
三年十月丁外艰四年五月因忤刘瑾,以未谙事体,令量调外任,调任南京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五年八月刘瑾被杀,复原职
六年五月侍读学士,时仍居忧,八年五月服阕,乃拜命。
九年四月左中允贾咏武举考试官
十一年五月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学士十月吏部尚书靳贵主考礼部会试,十二年三月教习庶吉士六月礼部右侍郎
世宗继位,被劾致仕。
嘉靖六年(1527年)四月起复为南京礼部右侍郎
屡次乞归,七年十月南京礼部尚书衔致仕,顾清在赴京进奉徽号贺表途中去世于河间府,年六十九。
嘉靖十六年十月赐祭葬,谥文僖
唐皋明 1469 — 1526
维基
唐皋(1469年—1526年)字守之号心庵(一作新庵),别号紫阳山人
南直隶徽州府歙县岩镇(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人。
明正德年间状元,官至侍讲学士经筵讲官
曾奉旨出使朝鲜,是中朝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明史稿》有传。
唐皋出身于程朱理学思想积淀深厚的徽州唐氏文献世家。
他“生而英迈”,但因家道中落穷迫难以为生,靠宗族亲友和乡邻方音等人救济度日。
于是,他发奋读书,胸怀抱负。
乡人方富祯、方銮父子,累世积书,为岩镇著姓,他常往借阅,遂博极群书,又与乡人程元俊等友善。
他名理宿识、文采敏捷,“下笔立就,或请改窜,辄迅笔更撰,不袭前篇一字,人以是服其才”。
时任徽州知府彭泽称其为“状元才”,“延礼甚厚” 。
唐皋“尝以年家好谒浔阳守。
守一见,期大魁,赠百缗。
途次,知同行友窘状,怆然曰:‘公贫倍我,何不罄持去为婚养资!
’竟垂橐归。
自身困穷不济却资助他人,体现出唐皋仗义疏财的品格。
安贫读书的唐皋,治《春秋》经,但他的科举之途并不顺利。
正德五年(1510年),新任徽州知府熊桂履任。
熊桂任内大兴文教,重建紫阳书院
正德七年(1512年)三月,院成,熊桂“拨七校士合四十人”,亲自讲道其中。
唐皋就是这四十人之一。
据传说,熊桂其人“长于青乌之学,相其家(引者注:谓唐皋宅),称善地,所未足者,前宜浚水一道,为御阶水,必登高第。
因为买其邻之地,凿水如法”。
作为知府,竟然亲自帮助唐皋完善风水,可谓对其才学十分推重,对其中举也十分期待了。
正德八年(1513年),在从紫阳书院肄业后,唐皋再次赴应天府参加乡试(时任主考官伦文叙贾咏等人),结果得中第二名亚元、《春秋》第一名。
正德九年(1514年)二月唐皋京师参加甲戌科会试,又获得第四名、《春秋》第一名(主考官梁储毛澄等人)。
同年三月殿试(读卷官杨廷和等人),中甲戌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据说,放榜前有人先后驰告唐皋中了探花榜眼,他都认为“不止此”,最后果真高中状元。
原来,他多次梦见“面前列瓜锤一对”,这正是他中状元后游街归第的仪仗。
有司送状元归第以黄盖、瓜锤为导从,就是从此科开始。
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唐皋翰林院修撰承务郎的身份同主丁丑科会试。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
新登极的明世宗任命唐皋正使,著一品服,出使朝鲜
在出使期间,唐皋李朝著名文臣李荇苏世让郑士龙李希辅南衮等人唱和,并首次在官方层面上将李梦阳等“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介绍到鲜,对李朝中后期文学复古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归朝后,唐皋参修《武宗实录》。
《实录》成,晋为翰林院侍讲学士经筵讲官,受赐白金二十两、文绮二表里、罗衣一袭。
这部实录是在“大礼议事件”这一特殊环境下撰写的,且总裁纂修诸臣大都是武宗反对正德弊政者,故而一反“臣为君讳”的作法,对武宗违背“祖训”之荒唐政治和荒诞行径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作为始终参与其事的纂修官唐皋对《武宗实录》这部明代史学重要著作的成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嘉靖五年(1526年)三月唐皋卒于官,年仅五十八岁。
“临终犹进《君子小人章》”,“用不尽其才,野惜之”。
明世宗“以其讲读效劳,特与祭一坛”,归葬歙县
“前七子”之一的王九思作有挽诗。
消息传到鲜后,曾和唐皋唱和的李朝文学家李荇郑士龙等人也都作诗寄托缅怀之情。